对于缺水性城市来讲,如何保障优质的供水,一直是备受关注的话题。对于地方供水企业来讲,也是极具挑战性的难题。青岛作为我国最严重的缺水城市之一,人均淡水资源占有量仅为247立方米,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9,是典型的缺水性城市。
7月22日,在2021(第六届)供水高峰论坛上,青岛水务海润自来水集团有限公司总工、青岛供排水协会秘书长王晓芳以“青岛多水源供水条件下推进优质饮用水工程的探索”为主题,分享了青岛水务的探索和实践。
近年来,为了解决城市淡水资源问题,青岛开始迈上了向海洋“要水”的征程,逐步布局海水淡化项目,开展海水综合利用,制定海水淡化产业发展规划。如今,青岛已拥有目前全国最大的市政海水淡化项目,建成海水淡化规模达22.4万吨/日,约占全国已建成规模的七分之一。2020年,全市海水淡化供水量达到3702万吨,海水直接利用量约12.3亿吨。
青岛供水水源主要来源于:本地水源,主要有大沽河径流水和崂山水库水;客水水源,主要是黄河水和南水北调东线水,2016年以前,青岛供水的客水来自黄河水。2016年以后,总供水70%以上依靠以客水为来水水源的棘洪滩水库,即南水北调水和引黄济青水,无备用水源,属于严重“水源性缺水”城市。
在这样的背景下,青岛水务制定了具体的任务目标:计划到2025年,全面实现管辖范围内优质饮用水供应,城市供水基础设施水平达到先进水平,实现青岛市“全域同质、全面提升、优质供水”,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
在管理措施上,青岛水务也积极推进精细化管理,对标深圳、上海,借助于WHO水安全计划(WSP)、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HACCP)体系,建立青岛水务集团的水质精细化管理系统。同时做好从源头至龙头全流程水质风险分析,识别关键控制点,制定有效预防措施和监控手段,保障供水水质。
来源:中国水网(作者李晓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