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日到28日,河南暴雨已持续整整10天,截至27日,强降雨已致71人遇难。极端暴雨过后,拥有1200万人口的郑州,大部分地区停水、停电、停网。各方力量全力抢修,力争在最短时间内恢复供水、供电和网络。其中,3000多名供水抢修人员奋战在第一线,“小修不过夜,大修不间断”,高质高效地推进着灾后供水恢复重建的各项工作。
截至27日,即使河南汛灾还没有完全结束,但是供水、供电、通信、网络等已经基本恢复。城市生活秩序逐步恢复的同时,水体污染问题也逐渐显现。以下三点,谨防灾后的水污染问题。
1.初期雨水污染
暴雨产生时,屋面和路面上的大量污染物在雨水的冲刷下随着径流通过城市排水管道或漫流进入河道、湖泊等受纳水体,形成典型的城市降雨径流污染。雨水地表径流作为面污染源,其控制相当繁杂,对城市生态环境构成冲击性影响,严重制约城市水环境质量的改善。
2.介水污染问题
持续降雨使低洼地区出现淹没与渍水现象,人畜粪便、污水、垃圾、淤泥等污染物淹没或渗入饮用水管网,此时的地面水和浅井水极易受病原体污染。人接触或饮用了这种含有细菌、病毒、原虫的生水后,会导致腹泻、菌痢、甲肝、血吸虫病等介水污染病的发生、传播和流行。介水污染病,指通过饮用或接触受病原体污染的水而传播的疾病,主要有三类:
(1)细菌型,如霍乱、痢疾、伤寒、副伤寒等;
(2)病毒型,如甲型肝炎、脊髓灰质炎、眼结膜炎等;
(3)原虫型,如蓝氏贾第鞭毛虫、隐孢子虫、溶组织阿米巴原虫、血吸虫等。
万幸的是,一旦对污染源采取处理措施,并加强饮用水的净化和消毒之后,疾病的流行便能得到迅速地控制。
3.次生污染问题
由暴雨而引起的次生危害,也值得所有环保人注意。引起次生危害的原因,除了有上面提到的初期雨水污染的原因,客观上还有污水处理厂超负荷的原因。目前,大部分污水处理厂都是合流制,未实行雨污分流,汛期极易冲击污水处理厂,如果应对不当,极容易影响污水处理厂的正常运行,造成污染团集中下泻,水质严重超标,酿成污染事故。另外,城市内涝也会产生新的污染源:
(1)洪涝造成部分城镇污水管道破裂,污水泄漏形成污染源;
(2)洪涝造成城市集中垃圾填埋场或垃圾处理设施的破坏,使垃圾成为地下水的污染源或垃圾散落等形成固废污染源;
(3)洪涝造成城市公共卫生设施的破坏和医院的破坏,使其污物和污水泄漏形成细菌污染源;
(4)洪涝对一些工厂和危险品仓库造成破坏,可能造成有毒有害危险品泄漏而形成污染源;
(5)由于洪涝带来了滑坡、泥石流、崩塌等地质灾害,地区的地表水排泄不畅和积水,将进一步造成水体水质的下降。
来源:水务加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