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6日上午,随着停机30天的东江泵站机组再度轰鸣,清澈的东江水通过输水管道和隧洞缓缓流向深圳,标志着东江水源工程2021年停水检修任务圆满完成,并恢复向深圳供水。而为了让群众喝水有保障,老一辈深圳水务人已经为此奋斗了数十年。
深圳经济特区成立后,经济、人口超高速增长,生产生活用水需求大幅增加,但由于境内无大江大河和大型调蓄水库,深圳本地水资源严重匮乏,1991年发生的特大干旱让60多万人因水而困,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2亿元。
为解决深圳水资源严重短缺的问题,1992年,当时的深圳市水利局组织对深圳水源进行规划。1993年,深圳市水务局成立以后,老一辈水务人披荆斩棘、栉风沐雨,穿梭在东江流域50平方公里内的山峦和河流,在荒山峻岭中勘察,收集水文水资源、水环境保护等原始资料。最终,从深圳市外引水、兴建东江水源工程的请示得到市委市政府的支持。1996年开始,数以万计的水务建设者开山凿渠、风餐露宿,经过5年的艰苦奋战,东江水源一期工程于2001年12月28日正式通水运行。
从此,来自东江的清澈水源通过全封闭输水设施翻山越岭、顺流而下,滋润着鹏城大地。一批又一批水务人接过老一辈建设者们的接力棒,始终牢记“为市民提供安全饮水”的初心,传承和发扬“舍小家为大家”的奉献精神、默默无闻的坚守精神,常年在工程沿线的站所、机房值守,在交通不便的荒郊野外徒步巡查供水线路,悉心守护好一泓碧水清泉。
如今,经过一期、二期建设,东江水源工程输水干线长106公里,有10条支线、13个分水点,形成覆盖全市的供水网络,年均供水量约占深圳市外引水总量的40%,满足全市近一半的用水需求,支撑全市1/3以上的GDP,通水近20年来累计供应优质原水近100亿立方米,为深圳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提供可靠的水源保障,成为名副其实的供水“生命线工程”。
为保障城市发展和让群众喝水更有保障,“十四五”期间,深圳市水务局将以“城市双水源、水库双连通、水厂双水源、小区双保障、应急保障90天”为目标,加快形成东江、西江两江并举、“三纵四横”的供水布局,为城市发展提供充足的水资源;将加快推动自来水直饮工程,让全市人民“打开龙头就能喝”,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来源:读特客户端